对于医院而言,固定资产是日常办公和稳定运行的基础性保障。因此,固定资产的管理成为国家各级部门高度重视的关键问题。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形势日益复杂体现在其来源渠道的广泛性,性质的多元性,管理的复杂性。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观念淡薄,流失严重、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管理软件不完善等仍是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纠其问题,我们还要从其根本成因说起——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成因大致有以下四点:
管理体制不合理。由于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由谁管理、如何管理以及按照什么原则管理等问题,导致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合理。
管理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缺乏从资产形成、使用到处置的有效管理机制,也是目前我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
管理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法律规范与强有力的政策指导,使法律与政策滞后于固定资产管理实践。
“非转经”固定资产产权虚置。在实际工作中,投资方和接受投资方的权利和义务没有明确规定,以投代管,只投不管,无人对固定资产安全完整真正负责,造成产权虚置,管理缺位。
建立事前精细化管理。医院应建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为避免出现多头管理固定资产的局面,医院应建立垂直管理体制,成立由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下设资产管理处,代表医院行使资产管理者的责任。后勤管理处、基建处为医院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根据其职责负责归口资产的具体管理工作。医院机关各行政部门为资产使用部门,负责资产的使用、保管与维护等。
日常管理过程精细化管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是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医院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资产管理人员职责、建立固定资产指标考核体系等,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推动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审计监督事后精细化管理。医院应对所辖的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清查盘点,组成清查工作小组,在清查过程中不走过场,不作秀,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方法和政策,进行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对于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在审计过程中要着重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试,检查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以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卡相符,促使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合理配置固定资产。医院应根据每一年的事业发展需要及医院的综合财力情况,制订详细的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对新增固定资产的总体结构、规模效益进行核对,以防止新增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和总体资产使用效益下降的情况发生,大型固定资产购置计划须经医院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
固定资产购置计划一经确定,资产管理处应对新增的固定资产从其技术性、经济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对大宗固定资产采购项目要建立完善、健全的招标采购管理制度,对每一种类、每一批次的固定资产进行详细的功能定位,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比较产品的性能,对比生产厂家和售后服务,为使用部门配备优化合理、先进的固定资产。
正确计算固定资产原值。准确科学地计算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即原值,是实现固定资产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基础。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也称原始成本,是指医院在以投资建造、购置、接受捐赠或其他方式取得某项固定资产,并把它投入使用之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按照国家规定,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应视不同情况按不同原则确定,只有正确按照《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才能确保入账价值的准确,为以后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奠定基础。同时为了剔除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必须在会计核算中严格明确业务流程,认真审核会计凭证,对形成的各类固定资产准确计算原值。
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医院固定资产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应用,对理顺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面监控和有效利用,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等,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如建立适合医院的“固定资产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实行全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共享;便于固定资产优化配置,盘活存量等。
产权界定。产权界定的要求是,除对医院自身直接占用的资产界定所有权外,重点对清产核资单位的对外投资情况进行界定,把投入到后勤集团的固定资产纳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范围,有效地解决医院固定资产被侵占、流失的问题,也为医院固定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提供依据。
当医院将固定资产变更用途时,需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经医院主管部门审查核实,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并坚持有偿使用原则,其固定资产的所有性质不变,按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进行评估界定,核定其价值量。作为医院投入的资本金,这部分固定资产转移到经营单位的账上去,按企业运行模式进行管理,按经营单位规定的方法计提折旧,使这部分固定资产最快得到补偿,保值增值,否则对占用非经营性资产的经营单位收取资产占用费,用于医院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