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中,怎样面对第三方医疗设备维修公司的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经过反复摸索,有一些感触,此间曾与一位八十一岁高龄的好友聊起这一话题时,他讲了一个《五十元零四角》的故事。
故事出自20世纪40年代的一篇小学课文,大意是:有一美国人家的自来水管坏了,请工程师上门修理,只用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就修复了。当主人询问工程师维修费用时,他却要收五十元零四角。主人感到惊讶说:“怎么要这许多钱?而且要么就收五十元,或者再多一点,为什么要带一个四角的零头呢?”工程师回答说:“我的技术价值值五十元,而我所用劳力的时间价值(工时费)值四角钱。如果是一个没有专业技术的人来修理,即使耗费再多的时间也修不好。”经过这么一解释,主人非常赞同,欣然地付了五十元零四角。
这一故事彰显了维修技术的价值性和维修技术与时间的关系。然而,时代变了,技术与时间的价值在行业管理和商业运作中,变得越来越复杂,可以说,它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和时间的问题,而是一个利益关系和经营管理的问题了。作为一个维修管理人员,我们有必要面对这一复杂的现实问题。
2.当今医疗设备维修工作中的不合理现象
以前,医疗设备维修工作,主要是由各医院的设备科维修工程师自行修理,其次才是联系外协厂家修理,或邀请兄弟医院设备科工程师维修。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医院设备科的维修工程师已越来越不能自行修理医院的医疗设备,因此,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方式发生了转变,主要以联系外协厂家修理为主,医院设备科工程师修理为辅。这样,医院每年要支出大量的医疗设备维修费用,而且一不小心,就会支付出大量的冤枉钱,大大超越了技术和维修时间的价值。这是因为,在当今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中,存在着两种不合理现象:一种是技术的价值不被承认和认识,过度贬低技术价值;一种是技术被垄断,无限夸大技术价值而谋取暴利。
首先是有些医务人员(设备拥有者或使用者),没有合理正确地理解和评估技术与时间的价值性,过度贬低技术的价值性,认为修理时间越长,收费可以越高。比如说:
某一技术较好的工程师修一台设备花了十几分钟,收费1000元,有人就说:“怎么这么贵,太心黑了!”而同样的故障,另一工程师修了几天,还是收费1000元,这回他说合理了。这一现象导致有些工程师很“聪明”——当他一眼就看出故障时,他说问题很复杂,磨了半天洋工后说:问题终于找着了,需要费用1000元。这回大家都滿意了。
还有一种情况,某一技术较好的工程师用十分钟给一台有故障的设备换了一个10元钱的元件而修复该设备,收费1000元,有人又说:“太心黑了!”对于这一现象,有些工程师干脆就说:“我不给你换!你把它换上吧!”问题就闹僵了。
其次是医疗设备的有些厂商,为了获取更多的商业利润,想方设法、变换窍门,过度夸大技术和时间的价值性,并且垄断着这一技术行业。主要表现为:
一、厂商在安装设备时,应该提供却没有提供设备维修技术资料、设备安装软件、设备软件维修密码等;
二、维修配件专用化而不能通用,并且不提供维修配件;
三、上门维修,要求医院先付多少多少的工时差旅费,检查后,技术服务费(维修费)或配件费另计;
四、设备维修的级别:以前一般是元件级维修(更换元件),较少有板件级维修(更换电路板),绝少有部件级维修(更换部件)。而现在的各大厂商,根本不可能进行元件级维修,并且基本不进行板件级维修,而是想方设法、变换窍门地进行部件级维修(更换部件)。
医院一方(设备拥有者或使用者)想极力降低成本,而厂商则想极力把利益扩大,赚取更多的钱。这就形成了一种怪象,当医疗设备厂商求到医院购买设备时,医院是主体,是“老爷”,厂商是客体,是“孙子”,厂商可以把好话说尽;而当医疗设备出故障医院求到厂商维修时,医院变成了客体,是“孙子”,厂商变成了主体,是“老爷”,厂商掐住医院的脖子。这就导致了医院与厂商之间就设备维修问题的矛盾的激化,这时,随着中国加入WTO,一些垄断的市场被打开,第三方医疗设备维修公司(就医疗设备而言,医院为第一方,厂商为第二方)应运而生,逐步插入了医疗设备维修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这一矛盾,逐步在医疗设备维修行业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3.第三方医疗设备维修公司应运而生
那么,第三方医疗设备维修公司是怎样化解这一矛盾的呢?显然是以价格取胜,而且还要做到优质服务。主要表现为:
一、具有比较过硬的电子维修技术,尽量做到元件级修理,更换通用元器件,降低维修材料成本;
二、和各大厂商工程师交朋友,获得技术和配件支持,因此拥有某些技术和配件的优势,维修成本可大幅降低;
三、掌握厂商设备维修软件密码,克隆系统软件硬盘;
四、与厂商进行友好合作,购买授权协议,成为厂商的代理维修商;
五、常住省会城市,路途较短,响应速度较快,差旅费用较低;
六、拥有相应的技术资源和配件资源。
由于第三方具有以上这些优势和变通方法,因此,在医疗设备维修行业中不仅方便快捷通融,而且经济实惠互利,为院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仅以以上所举3个实例的维修结果来说:
1.富士CR电脑被盗需加装应用软件一例,由第三方与富士厂商工程师沟兑,事情仍由富士厂商工程师来做,费用由第三方先行支付给富士厂商工程师后,再向医院收取费用,2万余元搞定,为医院节约1万余元;
2.GE乳腺机不能识别CR片盒架一例,厂商要价25万元,院领导非常生气,放出狠话,宁愿报废,也不愿花这笔巨款。后由第三方与GE厂商工程师沟兑,购买存储有软件的集成块,更换上和修复滤线栅控制线圈后,成功修复,要价不足5万,而且包括移机和保修壹年,为医院节约20万元;
3.西门子DR摄片机平板与球管不能自动跟踪一例,由第三方检查为控制平板升降的控制模块内的两个驱动场效应管和软件存储集成块损坏,并与西门子厂商工程师沟通购买该软件存储集成块,成功修复,要价4万余元,为医院节约4万余元。
4.怎样面对第三方医疗设备维修公司
作为一个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人员,我们的身份具有双重性,既是一个从事维修的技术人员,同时也是参与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海洋中,我们要加强自身专业技术学习和职业道德修养,客观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做到:
一、遵纪守法,按章办事
医院对于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管理,是分级管理,统一领导,有一个控制维修费用权限的规章制度,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
二、控制维修价格,规避维修风险
如何与第三方合作以降低维修费用,要分级分步有区别地对待。单次维修实际价格在第一个级别(500元之内)和第二个级别(500—5000元),可以直接操作;而单次维修实际价格在第三个级别(5000—50000元)的,必须首先请厂商检查,并且得到厂商的报价和大概了解实价,随即再请第三方检查,得到报价和大概了解实价,相比之下,如果第三方的价格确实比厂商的要低,才能选择第三方维修。
我们选择第三方的理由和目的是为了降低维修价格,节约维修费用,但仅仅如此还不够,还必须注意维修风险和规避维修风险,因为第三方也是商家,也不能盲目听从,有时他们为了揽活,在确实没有能力修复的情况下也会谎称能够修复,即使能够修复,要的时间也会很长。如果我们不注意维修风险和规避维修风险,当第三方不能修复这台设备或者还有可能把故障扩大化时,我们再去请厂商维修就会花费更大的费用。
三、工作尽职尽责,做事用心谋划
我们是国家(医院)的工作人员,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国家(医院)的利益,因此,我们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做好每件事,不然,就是渎职,甚至出问题。因我国有关于医疗设备行业的各种机构,至今还没有出台有关医疗设备维修收费的规章制度,医疗设备维修的收费问题比较混乱,因此,也存在出现漏洞的可能,所以,我们必须尽心尽力做事,不然,国家(医院)就会花了冤枉钱
四、公平合理待人,实行互利互惠
就维修价格而言,我们不能单独只看表面的维修价格,还要考虑时间的长短这一因素。当这台损坏的设备是很重要的,常用的设备,那就是时间优先,价格第二,必须立即修理,这时,原则上是给厂商维修,如果第三方的价格和时间都优于厂商(有时第三方的响应速度确实要比厂商要快),而且又可以控制维修风险的话,也可以考虑给第三方维修;当这台损坏的设备不是很重要的,时间要求不紧迫,也不是很常用的,那就是价格优先,时间第二,可以待时而修。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当综合全面地考虑问题,要算大账,从大处着眼,也要算细账,周密策划,比较行事。
五、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尽量做到心中有数。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第三方应运而生的事,“应”什么样的“运”呢?“应”科技时代之“运”。人们常说,21世纪是科技爆炸的时代,这对于我们医疗设备的维修人员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因为第三方的产生就是科技竞争的产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谁占有这门技术,谁就能创造价值。作为一个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人员,我们搞的也是科学技术,面对着专业化(同时也是商品化)的厂家和有专业技术优势的第三方公司,我们既要与之合作,同时又要做到心中有数。我们即使不能自己维修,也不能做门外汉,而应当力争入门、登堂、入室,与之对话。固然,处在电子科学一日千里,突飞猛进的今天,虽然领导没有要求我们一定要自己动手修复一切设备,但我们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钻研、探索、实践,力争创造条件,自己修复更多的医疗设备。
从上面谈到的几个事例中不难看出,只要我们努力,通过一台设备的维修,为自己的单位节省10万8万并不是空话。上面提到的西门子数字胃肠机控制台面板不显示任何字符一例的维修,由笔者亲自与第三方联合检查,共同查明了问题,人家心服口服地免费维修,为医院节约15万元。另外,我院美国德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制冷系统压缩机损坏而不能制冷一例,由于我们心中有数,坚决不同意更换整个制冷系统,只同意更换压缩机,不然就停止使用,或者重新投放一台,或者终止投放合同。最后厂商只得想办法更换压缩机,为医院节约5、6万元。无数事例说明,只有掌握相应技术,才能实现我们为医院作出贡献的愿望。
综上所述,我们在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为医院节约了一些费用,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须不断努力,不断摸索,争取更大的成绩,一如继往地实践已有的经验,遵纪守法,按章办事;控制维修价格,规避维修风险;工作尽职尽责,做事用心谋划;公平合理待人,实行互利互惠;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尽量做到心中有数。一句话:既要无愧于公,又要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