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传统管理手段中,医疗设备分布于各个部门,监管难、闲置率高的现象比较普遍;很多医院虽然使用了资产管理系统对医疗设备进行管理,但是侧重医疗设备生命周期静态管理,无法监测设备运行状态,使得难以进行单机核算;对于设备信息的数据记录采用手工抄表方式,工作量大,数据不及时、不精确;设备盘点多需临床配合,因而增加了科室负担;设备的成本效益多以报表的形式上报,统计的数据不完整且不能进行精确分析。此外,一些医院花大力气建立的全院信息化体系要么互相不能兼容共享,要么在兼容共享过程中差错频出,数据无法应用。
北京审计局在2016年的通报中显示,“5家市属公立医院闲置资产价值高达6.61亿元,有的设备将近3年仍未投入使用”。
如何破解上述医疗设备管理的难题?
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新的思路。
医疗设备信息的获取
对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及时全面地了解设备状况,这就需要获取设备的有关信息并汇总到搭建好的信息平台。以某平台为例,它通过将所有设备接入互联网来实现这个目标。
具体的接入方式有:
通过网络流量等方式抓取解析;
业务系统数据库开放之后,可以主动通过ETL采集;
利用研发的数据接收接口,通过网关或者业务系统服务发送;
通过标准的物联、IT协议(目前已经积累了上万种设备类型);
互联网数据通过爬虫获取;
定制agent(手机数据的插件)采集数据。
目前,医院大部分医疗设备都能接入互联网,少数不能接入互联网的设备可采用电子标签的方式接入。
医疗设备信息的处理
通过物联网、互联网采集的医疗设备数据将汇总到搭建好的管理平台,并进行进一步处理。对数据进行准确分析并提供有价值的分析结果,是管理平台的最主要任务。
这就需要系统开发商要充分了解医院使用者的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各种数据服务。
以某平台为例,其功能包括:
通过物联协议、日志、网络流量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医院内网医疗设备的全网扫描和发现;
构建医院设备运营看板,依据管理需求定制化梳理设备管理指标;
依据用户权限进行自定义化设备管理;
构建3D院区、楼宇、管理模型,大屏展现智慧医院建设管理业绩。
管理平台的应用效果
通过管理平台,将各部门的设备运行状态、资产信息、位置等,通过无感知的方式进行采集、整合、应用,实现了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更重要的是,根据实时数据和各类型信息,医护人员可以快速获取所需设备位置,管理人员可以在后台了解到设备的详细使用数据,结合大数据技术,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让医院真正形成以数据为驱动的决策机制,通过综合调配医疗资源,最终实现使用效率最优化的管理。
管理平台让医院设备采购有了准确合理的判断依据,减少了大量不必要的资金投入;通过合理调配资源,忙闲不均的情况大大减少,充分提高了设备使用率;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实现了秒级感知数据,第一时间就可准确定位故障,帮助医院信息人员快速恢复,从而提高业务效率;此外,平台基于整合的数据结合临床业务诊疗经验,可对医疗设备运营的问题进行分析,例如,某类设备总出故障是什么原因,科室设备总不开机是什么原因等,通过不良情况分析做预见性的维修,及时消除故障隐患,从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平台的全场景可视化功能,使得真实的医疗业务场景以及医院运营数据一览无余,真正让管理无死角。
归根结底,医疗设备管理平台的应用,关键点有两个:一是设备信息的收集和传输;二是数据分析及应用。这两个方面均要结合医院的实际需求以及医疗设备的发展趋势来进行详细规划。